尚书

《尚书》又叫作《书经》,为“五经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所删定。《尚书》五十六篇,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。其文体有典、谟、训、诰、誓、命六种,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。《尚书》的内容,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、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。但其中的内容,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。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《尚书》,一般人读这部书,也能学到很多修身、齐家的道理。
曰:“呜呼!明王慎德,四夷咸宾。无有远迩,毕献方物,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,无替厥服;分宝玉于伯叔之国,时庸展亲。人不易物,惟德其物。
【原文】
 
曰:“呜呼!明王慎德,四夷咸宾①。无有远迩,毕献方物,惟服食器用②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,无替厥服③;分宝玉于伯叔之国,时庸展亲④。人不易物,惟德其物⑤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呜呼!明王慎德,四夷咸宾:慎德,修身敬德。四夷,四方的少数民族。咸,皆,都。宾,宾服、顺从。
②无有远迩,毕献方物,惟服食器用:迩,近。毕,尽、全部。献,贡献。惟,只,仅。惟服食器用。
③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,无替厥服:昭,昭示。替,废弃。服,服事。谓诸侯职事。
④分宝玉于伯叔之国,时庸展亲:伯叔之国,谓与周武王同姓的诸侯国。展,展示。亲,亲情。
⑤人不易物,惟德其物:易,轻视。谓人不轻视的事物,只是以德来看待这些事物。
 
【翻译】
 
召公说:“啊!圣明的君王敬慎自己的德行,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来归顺。不论远近,都会献上地方物产,只是一些吃穿用度的日常用品而已。天子于是向这些异姓的诸侯分赐贡物,以昭示圣德,使他们不要荒废自己的职事;又分赐宝玉给同姓诸侯邦国,以此明示骨肉亲情。人们不轻看这些贡物,而是把这些贡物视为圣德的恩赐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