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

《尚书》又叫作《书经》,为“五经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所删定。《尚书》五十六篇,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。其文体有典、谟、训、诰、誓、命六种,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。《尚书》的内容,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、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。但其中的内容,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。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《尚书》,一般人读这部书,也能学到很多修身、齐家的道理。

泰誓上

泰者,大也。《史记》、《国语》中均作“太”解释。泰、太、大古代音同义同。率领各路诸侯大会于盟津,于此誓师,故名《泰誓》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载:“武王遍告诸侯曰:‘殷有重罪,不可以不毕伐。’乃遵文王,遂率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,以东伐纣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,师毕渡盟津,诸侯咸会。曰:‘孳孳无怠!’武王乃作《太誓》,告于众庶。”《书序》曰:“惟十有一年,武王伐殷。一月戊午,师渡孟津,作《泰誓》三篇。”
周武王率领各路诸侯的军队渡过孟津之后,誓师众将士们不要轻敌,“一心一德,立定厥功”。而在军队出发之前,向众将士们宣誓,吊民伐罪,顺天应人,号召将士们同仇敌忾,奋勇杀敌,歼灭商纣王的军队。
  • 1页2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