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

《尚书》又叫作《书经》,为“五经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所删定。《尚书》五十六篇,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。其文体有典、谟、训、诰、誓、命六种,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。《尚书》的内容,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、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。但其中的内容,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。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《尚书》,一般人读这部书,也能学到很多修身、齐家的道理。

君奭

君奭是周公对召公的答辞。西周初期,叛乱平定,天命盛行,召公深怕官员唯信天命,怠于政事,故而,强调事在人为的道理。周公同意召公的主张,勉励与其共同辅佐朝政,完成功业。史官录之,名为《君奭》。
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载:“成王既幼,周公摄政,当国践阼,召公疑之,作《君奭》。
君奭不说周公。周公乃称‘汤时有伊尹,假于皇天……’于是召公乃说。”《书序》云:“召公为保,周公为师,相成王为左右。召公不说,周公作《君奭》。”
本篇为周公希望召公一起借鉴历史教训,和衷共济,团结一致治理国家的谈话,是研究周初及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。
  • 1页7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