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

《尚书》又叫作《书经》,为“五经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所删定。《尚书》五十六篇,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。其文体有典、谟、训、诰、誓、命六种,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。《尚书》的内容,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、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。但其中的内容,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。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《尚书》,一般人读这部书,也能学到很多修身、齐家的道理。

召诰

召诰者,召公奭之诰辞也。召〔shào〕公,姬姓,名奭〔shì〕,因食邑在召,故称召公、召伯。召公辅佐武王灭殷商,始封燕国之君,后任太保,辅成王之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:“成王在丰,使召公复营洛邑,如武王之意。周公复卜申视,卒营筑,居九鼎焉。曰:‘此天下之中,四方入贡道里均。’作《召诰》《洛诰》。”《书序》云:“成王在丰,欲宅洛邑,使召公先相宅,作《召诰》。”
当周公摄政,平定管蔡之乱,迁殷商遗民于洛邑,营建洛邑以为东都。召公率领各国诸侯觐见周公和成王,召公总结了夏商两代灭亡的历史教训,提出了敬天保民之道,勉励成王敬重贤人,施行德政,爱护百姓,发扬光大文王、武王未竟的功业,以巩固周朝的统治。
  • 1页5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