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

《尚书》又叫作《书经》,为“五经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所删定。《尚书》五十六篇,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。其文体有典、谟、训、诰、誓、命六种,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。《尚书》的内容,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、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。但其中的内容,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。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《尚书》,一般人读这部书,也能学到很多修身、齐家的道理。

大禹谟

大禹,相传为原始社会末期夏后氏的部落首领。后受舜帝禅让,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。姒〔sì〕姓,又称禹、夏禹、戎禹。鲧之子,继承父志,治理洪水、疏导江河,平治水患。
大禹治理水患,拯救万民,兴利除害,功勋卓著,为天下劳而忘家,救百姓苦而惟公,劳苦无休,勤勉不怠,为后世墨家所推崇备至。
谟,《说文》:“议谋也。”《书序》:“皋陶矢厥谟,禹成厥功,帝舜申之。作《大禹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益稷》。”古人言,虞书已有《尧典》、《舜典》,但二典记叙不详、政事不备,于是复述君臣间嘉言善政而成《大禹谟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益稷》三篇,以作补充。
《大禹谟》是舜帝与大臣禹、益、皋陶讨论政务的记录。他们都高度赞扬了尧帝广施文德教化、平定祸乱、治国安邦的功业,大禹、伯益、皋陶分别阐述治国的主张。同时记载了舜帝禅让帝位于大禹,以及大禹征讨三苗、开拓疆域的政事。
《大禹谟》今文《尚书》无,此属梅赜古文《尚书》。
  • 1页11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